生活在广州,人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智慧城市的脉动:
5G公交车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奔驰在白云区、南沙区的多条道路上;
集成了汽车充电桩、公共WiFi、安防摄像头等十余种功能的智慧灯杆,已于广州繁华的天河区商业地段落成;
通过AI+区块链技术,企业主在半天时间内开办企业的期待,已在黄埔区成为现实……
这些只是现代科技助力城市建设、提升生活品质的“冰山一角”。
放眼广州,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
得益于产业升级、人才引进、制度创新,广州正在多个层面布局智慧城市生态圈。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小蛮腰科技大会上,与会的政、商、学等各界人士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为此建言献策。
应用场景催生以人为本的“智能产业”
国庆节前夕,9月30日广州地铁线网的总客流量达到111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有限的公共交通资源如何满足日渐庞大的乘车需求?为了应对城市发展的痛点问题,广州亮出了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利器。
9月9日,智慧地铁示范车站在广州地铁三号线、APM线广州塔站和二十一号线天河智慧城站正式上线。同时,广州地铁与腾讯公司联合推出全国首个轨道交通智慧大脑——穗腾OS。未来,刷脸乘车、车票安检一体通行、客服机器人在线指路、灯光氛围根据节假日自动调节等情景均可成为现实。
“广州的城市发展靠的就是市场。地铁上的智慧运用只是例证之一。”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谈道,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拥有大量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国庆假期,不少广州市民的朋友圈,被一幅幅精美的“空中画卷”刷屏。例如,在黄埔区,700架无人机升入夜空,它们如同五颜六色的流萤,排列组合成“70周年”字样、天安门图案、“我爱中国”字样等。
这些无人机正是由广州本土企业亿航智能研制操纵的。点缀夜空只是无人机的功能之一。今年8月,根据广州市政府与该企业的合作规划,广州将成为亿航全球首个空中交通试点城市,并致力于成为中国首个、国际领先的“空中交通智慧城市”。
“大家常说的智慧城市,能够改变人们的工作、出行。”广州市副市长王东介绍,接下来,合作双方将围绕城市空中交通(UAM)领域的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AAV)、无人机指挥调度中心、无人机物流等应用开展深入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之一的广州市,打造“空中交通智慧城市”成为其发展的题中之义。
近些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特征之一是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结合。“智慧城市的发展势必解决的是‘人’本身的需求。”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冯雁说,人工智能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技术。
在广州,“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然启航,智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当前,以人脸识别为主营业务的佳都科技、以智能办公为主营业务的京华信息、以无人驾驶为主营业务的文远致行等企业,均在各自领域小有所成。
引进、培育“智力大脑”奠定人才基础
站在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下称“创新中心”)的落地窗前,看着周边不断完善的交通、绿化配套设施,闪链科技创始人、CEO吴国晋感慨:“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作为一名香港90后,吴国晋从英国华威大学毕业之后,2015年,他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来到广州落地。如今,公司成功开发了“校萌教育链”小程序,已经和英国超过80多所学校达成合作,利用联盟链技术结合留学档案、学籍档案上链,建立区块链数据库,提供给有需要的企业做背景调查工作。
以闪链科技为例,目前创新中心已经进驻32家区块链企业,其中有超过1/7是港澳企业和团队。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2个,共吸引入驻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团队120多个。
“人工智能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小蛮腰科技大会上,Brinc全球投资孵化器中国市场与渠道负责人曾君蔚总结道,智慧城市的构建离不开智力大脑的支持。以吴国晋等青年创新团队人才为代表,在招才引智方面,广州实则做了大量布局。
聚焦科技体制机制,广州逐渐完善了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例如,印发《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提出实施“乐创广州”等计划,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制定《广州市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创新创业扶持方案》,计划每年择优遴选支持一批在穗的港澳初创企业,每家给予一定的市财政经费支持。
此外,广州还举办了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引进港澳创业团队及人才。例如,“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港澳赛区已成功举办两届,共征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266个,其中15个项目落户广州。
除了引进外来人才,广州也注重对本土智囊团的培养和挖掘。9月底,位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正式动工。据介绍,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人工智能人才,将从这里走出,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就如同一个连接器,链接了各个学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未来一定会有跨领域的AI研究。”冯雁说道,“港澳高校在内地建设的分支机构,可以带来香港地区高校领先亚洲的人工智能学术研究。
另据广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华南理工大学还将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建大数据与机器人智能粤港澳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