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实施数字技能人才评价培训区域协作工程,建立川渝协同备案机制,支持两地企业异地备案开展数字技能等级认定,共同组织新职业标准开发,开展职业培训师资格备案制试点,加快推进数字技能培训品牌机构和品牌项目打造发展,注重发挥川渝职业技能培训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
21. 积极开展“一区两群”数字技能交流合作,推进“一区”优质资源带动“两群”数字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注重加强与周边省市、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省市以及其他兄弟省区市的数字技能交流合作,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和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提升研修,共同推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纵深发展。
22. 坚持“引进来”,加快吸引数字经济领域外资企业、研发中心等落户,推动数字技能型高水平国际组织、专业机构向重庆集聚。推动与国外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技能类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互认,实行“一考双证”。发挥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院校等各方力量,搭建数字素养与技能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设计开发一批数字技能公共产品与项目。坚持“走出去”,鼓励和支持重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推动数字技能培养培训相关产品、技术、标准、服务“出海”。积极参与世界技能组织框架下的国际技能人才合作机制和相关国际组织活动,打造数字技能领域的会、赛、展、演、论等高端国际交流平台。
(八)营造数字技能人才发展生态。
23. 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引领,深挖巴渝工匠文化,诠释“智能+技能”内涵,丰富数字技能人才外延。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发展论坛·数字技能人才、数字技能宣传周、数字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让更多人认识数字技能、体验数字技能、学习数字技能、运用数字技能,从思想上引导、改变社会大众的就业、择业观念,营造我市重视关心数字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24. 充分发挥网络营销、全媒体运营等数字技能类新兴职业作用,加强技能培训和专业队伍建设,用数字技能大力宣传推介数字技能人才典型案例和“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试验区建设成果经验。充分利用大中小学、博物馆、科技馆、文化宫、青少年宫等教育和培训场所,推动设立技能园、技能营、技能角等数字技能展示、互动、体验区域,引导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少年关注数字技能、掌握数字技能、投身数字技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和数字技能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数字技能提升工作的重大意义。研判“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发展趋势、聚焦产业重大需求,成立重庆市“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数字技能人才开发工作,形成市委人才办牵头抓总,市人力社保等有关部门、区县和单位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工作合力,认真抓好组织落实。
(二)优化政策供给。促进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相互衔接与配套。从政策覆盖对象、覆盖层次、覆盖行业等多角度完善数字技能人才和政策分类统计,建立数字技能人才数据交互中心,实时分析市、区县、园区人才供给、需求、流动和协同情况。
(三)强化资金保障。将数字技能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统筹规划人才专项资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配套资金,实现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的全面对接,为数字技能人才工作开展提供财政资金保障。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开发完善各类人才配套金融扶持政策及金融产品,为人才工作开展提供多渠道资金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团队和工作室等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四)大力加强宣传。围绕“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广泛解读宣传“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政策,及时发布工作进展和成果成效。加大对“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的激励和典型人才宣传,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充分利用各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数字技能人才发展环境。